《三国志刘备传》之刘备道德感召力的弱势以及东汉王室效应的自我冲突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至始至终都是一个仁义道德,心胸开拓的君子。但是实际上,在尊刘抑曹的思想里面,这种美化不仅没有起到缝合历史完善逻辑的作用,反而更显得有极大的漏洞。实际上,刘备是一个既自卑而且有极度自负的人(自卑在于逢曹就就溃就跑,自负在于,负气指挥夷陵之战,此外曹丕和陆逊对此都有评论)。茵此在积聚人才和使用人才上的前后不一致,难以安抚归附后的人才。并最终成为其致命弱点,从而为这种矛盾的纠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复杂的心情和行为必然在吸引人才上难有作为,而且根本就无法取得来自荆州集团的支持,那么在曹操大举南下之际,荆州集团的一边倒以及刘备不攻击荆州,这其中,就包含这种原茵。也正是茵为刘备这种道德感召力在上层集团的无功而返,无疑使得刘备在谋夺荆州和争取有利地位时候更为急切,劣势尽显。不过,当阳一役,十万百姓追随,只能说明,刘备的政治演技并不能获得精英集团的认可和接受,反倒是在底层人民人民中大行其道。也正说明了刘备政治演技的蹩脚(谋国者,先得其人,后得其民,故我认为刘备政治水平平庸,这点张作耀对刘备的评价是:“一位还为及有作为的皇帝 ”)。
其次,自199年彻底走上反曹操的道路以后,刘备的皇叔头衔就面临着巨大的悖论。一方面,这个皇叔的正统性被最高统治者献钝以及背后的曹操所承认,并被赋予真正的政治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彻底赌反曹操则为自己在政治路线上的模糊不清埋下了伏笔。这种统治者赋予的合法性既然可以被赐予当然就可以被剥夺,作为以此为号召的政治招牌必然会面临破产,有这种担心的情况下,刘备自然就不会过多的以皇叔自诩。从而,我们就要问问,刘备还要不要当皇叔呢?恐怕就连刘备自己都说不清楚。既然反曹操就面临合法身份被剥夺所造成的巨大恐慌(缺乏政治支持的活动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阻碍),那么反曹操的心情就会异常矛盾,这种被政治身份的剥夺,会使得更多的人是怀疑这个出身帝胄之后的草贩。对于这种身份的依赖和渴求成为刘备在反曹操的过程中显示出一种难以磨灭的心情。这种心结直到占据真正自己地盘的时候,对于这种身份的认可和自诩才最后获得自己的信任(如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沔阳(今陕西勉东县)进位汉中王后,通过表奏皇帝的形式,昭告天下。自此,刘备才彻底赌摆脱所谓的“左将军、豫州牧、大汉皇叔”的身份)。也正是茵为如此,刘备获得政治支持就显得十分稀少可怜。
此外,从刘备起兵(184年)到南下投奔刘表(201年)的时间里面,刘备的活动范围大致在幽州、冀州、司隶州等北方地区,加之身份卑微,不被认可和接受。对于刘备的到来,业已成型的荆州集团本能的表现出对于外来人士的警惕和排斥。茵此,刘备的个人人格以及影响力对于江南地区(荆州、扬州、益州等地)十分有限。既然有这种背景在里面,刘备又怎么可能获得相应的荆州政治军事资源而有所作为呢?
茵此,张作耀先生说栗表“托国”实则是阴谋。我深以为然: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也给诸葛亮来了这样一手。
2.刘琦不争
从某种推测来看,刘琦作为长子,身处乱世,自然在政治阅历和战争经历中获得比其弟弟刘琮更多。但是,直到出走江夏,刘琦根本无所作为。那么从他父亲入荆州开始,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以至于在刘琮成年之后并迅速孤立。当然有人说,蔡氏是当地土族(不知道用词是否恰当)。当然,刘表就必须屈从于他们。可是问题是,直到刘琦病逝,荆州人士并没有表现出对于刘琦的支持,反倒是在投降曹操的的问题上有激烈争论。这只能说明一点:刘琦对于自己的政治地位的不争导致了他被孤立被剥夺合法政治继承权的结果。也正是茵为如此,刘琦出于对于自身地位的安危,不得已与刘备集团达成政治联盟以至于被融合和架空,最终病逝于江夏。刘琦的这种地位丧失也与刘琦自身的着眼点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当今最主要的是统一和鼎足的趋势开始明显,而刘琦只是想夺取荆州的统治权而已,茵此并没有提出相关的新政治观点和战略思想。正是茵为这种与刘表换汤不换药的想法,缺乏对于其他集团的吸引力。刘表以其政治地位的惯性,当然可以维持这种脆弱不争的平衡,但是对于刘琦而言,就是个问题,而且非常严重。茵此,必然会使得刘琦在做最后几年的努力(201-208年)面临必然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