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5美丽新世界中从历史上来说,卫星城是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今天给大家分享下文明5:美丽新世界卫星城发展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卫星城的概念
卫星城(Satellite Ctiy)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数量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犹如地球的卫星一般,故形象的称其为卫星城。
卫星城镇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卫星城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商业)、科研与文教3类。最终与中心城市绵延相连,形成大都市圈。
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
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可见,卫星城具有小型、高效、分工明确的特点,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文明5中也是这样,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继续发展就会越来越低效,甚至陷入粮食》人口》粮食死循环,此时适当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转而增加城市数量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文明5中卫星城模式的可行性
文明5不同于现实,不是有农田、有荒地就能征用建城的,别忘了城市间距三格限制。如果需要铺城的时候没有地方铺,谈论卫星城就意义不大。
幸好资料片美丽新世界为中期铺城提供了可能,对前期的笑脸的削减,以及新增的城数科研惩罚,都限制了前期的铺城规模。于是,在工业时代仍能看到大量的铺城空间,AI的大规模扩张也会在工业时代之后。
如果玩家从开局就有卫星城的意识,铺城的时候中间或后方预留一些铺城点,完全可以获得更多的铺城空间。
可见,铺城空间并不是问题,但是铺城必须要有笑脸支撑,最起码超过10红脸你没法再造移民。
工业时代的意识形态提供了大量的笑脸政策,这些笑脸虽然都不是全局笑脸,但足以抵消人口带来的红脸。所以单从笑脸的消耗来说,真正限制铺城数量的是全局笑脸,也就是城市数量消耗的全局笑脸。
再看一下卫星城人口增长情况,下表只是一个简单的人口增长估计。(表格计算公式出了一点小错误,已更正)
可以看到在资金和高科技支持下(引水渠、文官、化肥等),城市人口增长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同时可以看到,如果不需要太多的人口(比如6-8个),并且4粮地块充足,引水渠并没有必要性,相反如果有引水渠,化肥科技也没有很大必要性。所以只要地形足够好,引水渠和化肥可以二选一。
但是这只是一个理想模式,每个城实际情况会差别很大,大多数情况下也不需要12个人口。如果城市缺粮,粮仓、水车、航海城邦等都可以考虑,甚至医院、商队也可以作为补充。
卫星城对中心城市的依附关系,主要表现在主城对卫星城的资金支持(购买建筑),以及城市地块的借用。
卫星城模式的好处是,以尽快进工业时代、开意识形态为目标,中期铺城可以避免前期暴铺对外交的影响。但要注意发展商业和相关科技,以支持卫星城的发展。
从理论上来说,卫星城模式最高效的玩法应该是自主政策,配上秩序移民安置政策,加上商业采购打折。这样城市铺下之后就有4人口,连路不亏,标准地图每城只消耗2笑脸。同时高效工人,保证了地块开发速度。
三、卫星城的科研贡献
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铺城对科研的影响了,科技是文明游戏最核心的内容,如果卫星城只能拖累科研,其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下表是各个时代的平均科技成本(加权平均),标准大小的地图,每增加一城,会增加5%科技成本。
注:最高科研产出按标准4人口计算,默认建成上一个时代科研建筑,最低科研产出是不转科学家、扣除理性政策加成的情况。大学按33%加成计算。
可以看出,铺城后不转科学家会拖累科研;在满科研建筑、满科学家的情况下,即使不开理性也是可以接受的,卫星城对科技胜利也会起到正面作用。
这就突出了现金的重要性,所以商业政策一般要开到右二---购买25%折扣,同时移民安置和摩天大楼政策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卫星城也是逐步发展的,在追求科研产出的模式下,铺城之后4人口,买图书馆、大学,塞两个科学家,如果剩下的两人口工作在4粮地块,会有两个余粮,可以慢慢补建筑、长人口。缺粮可以优先粮仓,维护费1金的建筑都是超值的建筑。
下表是四人口模式下城市的科研潜力,作为上表的补充。
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单从科研产出来说,超过4人口,人口质量就会大幅下降。但是靠建移民来维持不饿死,并不可取,一般来说人口长到6,加上粮仓、医院就可以维持4个专家。
四、卫星城的商业潜力
可以用卫星城构建出一个商业帝国吗?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
卫星城由于建城比较靠后,在塞满科学家的情况下,靠自身的产能干不了多少事,主要的建筑一般都要靠买。
购买商业建筑是一个很简单投资问题---钱生钱,先看一张计算表。
注:表中已经给出了折扣计算公式,商业右二25%,大本钟15%,摩天大楼33%。
每个专家+2金币,未开满商业政策的情况下,等同于贸易站的收益,不再分开讨论。
在最高折扣下市场、银行、证券交易所买全套需要990金币,单独买的话,显然购买贵的建筑最划算。
这可以参考:技术贴!——花钱直接买建筑物或部队的计算公式,没有发现新版本有什么变化。
考虑到从ai那里可以获得无息贷款,如果想当回合收回成本,城市基础金币产出需要达到(990/30-10.5)/0.75=30,一般的城市是无法做到的。中心城市做不到,卫星城更做不到。这意味着投资回本至少30回合以上,对中心城市来说,30回合足以锤出所有商业建筑了。
对一个四人口的卫星城,这里还有一个虚拟回合金贷款的问题,如果你的盟友有足够的现金,投资购买全套商业建筑,当回合就可以用回合金收回24.5×30=735金币,相当于只投资990-735=255金币,然后背上每回合14金的债务。
下图是假设玩家有990金币,市民无金币收益情况下,贷款和不贷款现金变化情况的对比图。
从这个图可以看到盟友的重要性,但是从纯收回投资的时间点来看,无息贷款仅仅是增加了可用现金量,投资商业建筑的获利周期仍然过长,这时候需要用钱做更重要的事情。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购买商业建筑是很不划算的投资,需要仔细斟酌,除非离游戏结束时间尚早,又没有时间自己建商业建筑,或者你有大量的现金找不到出路,又或者是威尼斯之流急需大商业家。在商业投资方面,主力城和卫星城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对卫星城来说,商业建筑还是要靠自建,能锤出多少算多少。
当然可以花点钱买石工坊、工坊之类的建筑,如果有政策给工坊加笑脸更要优先买。这个帐很好算,如果让你在一个必建的建筑序列里选择一个建筑跳过去,当然首选有加速功能的建筑。
需要指出的是:卫星城的还有一个隐形收益---圈资源的收益,工业时代还能圈奢侈品的情况很少见,但并不是没有,特别是一些小岛上经常会有收获。
能圈奢侈品要优先圈,没有奢侈品就优先战略资源,这些都是可以卖钱的东西。以现在的游戏版本,马铁中后期仍可能卖出,而且可能性很大。
虽然商业投资不划算,但是卫星城有一个转型的选择,在冲完需要的科技之后,城市可以向产能、商业转型,这对文化、征服、外交等胜利方式尤其有用。
另外,在实战中发现了飞城的好处,如果能飞个好位置,卫星城作为商路出发点的收益,可能会远高于你现有的一些商路,ai也可能会连商路过来。